首屆中國蘇州·江南文化藝術國際旅游節日前在江蘇蘇州盛大開幕,中國絲綢小鎮震澤作為旅游節十條文化藝術之旅中的重要一站,吸引全國各地游客走進震澤探尋吳江“絲無疆”之印象絲路之旅。8月30日,千年古鎮震澤走出去,帶著她的蠶桑故事走進上海虹橋高鐵站鄉愁小棧展廳,舉辦慶賀新中國成立70周年“游震澤 繪精彩”活動,向中外旅客展示新時代印象絲路和江南古鎮“蠶式”慢生活。
活動現場以播放宣傳片、宣傳海報、實物展示等形式,生動介紹江南第一堂師儉堂、慈云寺塔等震澤著名景點,通過江南油紙傘手繪、太湖雪蠶繭畫制作、太湖雪中秋禮盒展示、“我愛震澤”手工瓶制作等蠶桑文化體驗活動,演繹震澤古鎮特有的蠶式慢生活,引得旅客頻頻駐足,躍躍欲試。
粉墻黛瓦極富江南水鄉特色的展廳,成為震澤在上海高鐵站的“城市客廳”,接納來自五湖四海的人。眼前,水墨大師正在一把江南油紙傘上,潑墨作畫。短短十幾分鐘,震澤的古塔、古橋、古寺躍然紙上,構成一幅經典水墨江南畫,引得眾人拍手叫好。很多旅客被這種創意形式吸引,紛紛拿起畫筆,經大師指導,在油紙傘上畫出心中的江南。
展廳另一側,太湖雪蠶桑文化園帶來了富有當地特色的蠶繭畫文創展品,并現場教旅客制作。彩色的蠶繭,在旅客手下化為了一個個逼真的動植物,也勾起了旅客的鄉愁記憶。有位祖籍湖州的旅客說,沒想到在高鐵站候車還能遇到做蠶繭畫,是很難得的體驗,“小時候家里也養過蠶,與母親一起采桑葉喂蠶的日子一直很懷念。蠶鄉就是每個人心中的家鄉,蠶鄉的生活就是我們鄉愁的寄托?!?/span>
震澤是全國著名的蠶絲之鄉,地處“吳頭越尾”,曾是太湖別稱,前唐開埠,南宋設鎮,是蘇州市吳江區西大門。據記載,從唐代起,震澤就開始種桑養蠶。進入新時代,震澤圍繞“一絲興三業,三產繞一絲”主線,用一根蠶絲,將秀美的生態環境、寶貴的蠶絲產業和珍稀的古鎮文化串聯起來,開創“文商旅農”融合發展的新格局,建成太湖雪蠶桑文化園、吳江絲綢文化創意產業園等創新載體,打響“震澤蠶絲”特色品牌,2016年成為首批中國絲綢特色小鎮。目前全鎮有太湖雪等100多家絲綢產業,全國30%以上蠶絲被都來自這里。蘇州十大絲綢品牌中震澤獨占四席,產品暢銷歐美、日韓、澳大利亞等地,絲綢產業年產值超15億元。
活動現場,“我愛震澤”手工瓶制作體驗活動,讓旅客在手作中體驗蠶桑生活,吸引眾多小朋友參與,將活動推向了高潮。小朋友們將麻線纏繞在瓶子上,層層疊疊、密密實實,纏出一個個“絲瓶”,最后貼出“我愛震澤”字眼,獻禮建國70周年。據了解,這已是震澤連續三年在虹橋高鐵站舉辦主題展覽。當天活動上還推出了震澤的蠶桑絲綢文化旅游路線,帶領人們重走“絲綢之路”、感受古鎮“蠶式”慢生活。據統計,當天震澤推介活動,吸引超3000人參與,2萬余人次進入展廳參觀,了解震澤、認識震澤。(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