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溪如詩似畫,一曲燦若芳華。近日,昆山錦溪鎮走進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帶來“水美錦溪 清唱江南”主題旅游推介活動。錦溪宣卷傳承人王麗娟帶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錦溪宣卷走進浦東機場昆山旅游體驗中心,唱響千年宣卷,將最醇正的江南味道、宣卷所蘊含的藝術生命力帶到中外旅客身邊。
活動現場,王麗娟為遠道而來的“客人”表演了宣卷名篇《顧鼎臣游春認女》,宣的是明朝嘉靖時期的宰相顧鼎臣在昆山游春的一段民間故事。王麗娟老師一人表演了劇中多種角色,時而表,時而唱,時而說,時而演,時而悲愴,時而欣喜,聲情并茂,在各個角色中收放自如。表演結束,來自英國的Craig David向王麗娟老師豎起大姆指:“要不是現場看到演員,還真以為幾個人在同時演出呢!”
宣卷是錦溪一張靚麗的文化名片。宣卷,也稱宣講寶卷,起源于唐宋,形成于元明,明末清初時期錦溪宣卷興起,成為吳方言地區民間宣卷的一個重要分支。錦溪宣卷曲調優美、動聽,濃縮了佛教音樂、蘇浙民歌、蘇南灘簧音調的精華,對研究蘇州評話、彈詞、本土傳統音樂等都具有參考價值,對弘揚民俗優秀文化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已于2014年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同年2月王麗娟被列為江蘇省級代表性傳承人。近年來錦溪鎮不斷加大對宣卷文化的保護、傳承力度,定期舉辦“千年寶卷,錦溪傳唱”江浙滬宣卷演唱交流活動,建立中國錦溪宣卷藝術館,成立王麗娟老師宣卷工作室,在小學開辦宣卷班,讓這顆江南民間藝術中的璀璨明珠越發熠熠生輝。
在錦溪鎮,受保護傳承的不止宣卷。錦溪,有著五千余年的文明史、兩千多年的發展史,僅在0.13平方公里的歷史文化街區內,就有明清及民國歷史建筑8.69萬平方米。錦溪不僅是歷史文化名鎮,還是“中國民間博物館之鄉”,古鎮上水巷、河埠與拱橋、騎樓與廊坊、街市與里弄,一步一景,無不凸現出江南古鎮的紋理與氣息,古鎮核心區內,以中國古磚瓦博物館、錦溪宣卷藝術館、柿園為代表的10余家民間收藏博物館點綴其間。早在西晉時期,錦溪就有制磚燒窯的傳統。八十年代初,昆山大東磚瓦廠建古磚瓦陳列館,收藏展品800余件,開館后引起了國內外專家學者的關注。1996年,移址擴建,充實展品,易館名為中國古磚瓦博物館,是國內唯一一座古磚瓦博物館。此外,圍繞“書香錦溪”打造契機,保護傳承江南水鄉文化、宣卷文化、金磚技藝、民間風俗、鄉賢文化等優秀鄉土、地域文化,喚醒鄉愁記憶、傳承鄉土文脈。
錦溪鎮域面積90.69平方公里,其中近一半為水面;全鎮下轄20個行政村和3個社區,被“五湖三蕩”環抱,擁有湖泊15座、河道375條。受“五湖三蕩”的先天滋養,錦溪形成了獨特的生態環境,水和空氣質量常年位于昆山市前列。此外,錦溪江南水鄉傳統村落集聚,擁有保留村落61個,耕地5萬畝,優質水稻面積近2萬畝,形成了“碧水良田”的好風景。
錦溪古鎮
中國古磚瓦博物館
依托水鄉生態、人文兩大自然優勢,錦溪全力擦亮“崇文書香、田園稻香、健康休閑”三張小鎮名片,建設生態人文“水美錦溪”,并拉響了由人文和生態共同演繹的錦溪鄉村振興“協奏曲”。計家墩“鄉村生活共創集群”是在計家墩村整村搬遷基礎上,原地重新規劃建設的一處現代鄉村旅游地。目前,已有“原舍”“呆不住”“溪地清舍”“陶廬”“爿木工坊”等 20多個知名名宿品牌和體驗項目入駐,初步形成了集民宿集群、文化休閑、眾創空間、田園觀光等功能于一體的新鄉村生活田園綜合體。除此還有以祝甸村為代表的“文化+旅游”項目、以南莊村等為代表的“古鎮+旅游”項目、以長云村等為代表的“農業+旅游”項目正在錦溪開花結果。錦溪獲評2018年度昆山市高質量發展“突出貢獻獎”之鄉村振興戰略獎。
“在錦溪,望得到成片的農田、看得見清澈的湖水,也能感受得到濃濃的鄉愁,種出的原生態大米也帶有小時候的味道?!被顒蝇F場展示的錦溪大米,聞之則清香撲鼻,被機場旅客頻頻點贊。錦溪大米種植于錦溪“五湖三蕩”良田之中,米粒飽滿,口感香糯,素有“最受蘇州老百姓喜愛的地產大米金獎”之譽。據統計,當天錦溪的活動,共吸引2萬余人駐足關注,2000余人參與互動,接待旅客咨詢500余人次。
據了解,上海市中心距離錦溪僅一個半小時車程,乘坐全國第一條跨省地鐵上海軌交11號線到昆山花橋鎮換乘錦溪公交亦可到達錦溪。本次活動的主辦單位、與上海一衣帶水的近鄰昆山,一直積極主動全方位對接融入上海,生動展現多面昆山、多彩昆山,以文化底蘊和經濟實力展現“大美昆曲 大好昆山”新畫卷,通過浦東機場這個國際窗口向世界介紹昆山和江南古鎮,助力昆山和江南古鎮打造成為中國休閑旅游目的地。(完)